大外部李雪顺教授应邀参加第四届“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0-10-22   浏览次数:2744

日前,我部李雪顺教授前往南京参加第四届“上海南京双城文学工作坊”并做交流发言。本届工作坊的主题是“中国‘非虚构’和‘非虚构’中国”,参加者有教授、作家、诗人、艺术家、编辑、翻译家、出版人等,意在就国内当下的非虚构写作生态展开对话。

  

针对当前非虚构写作的“风起云涌”和围绕它所存在的诸多争论,李雪顺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深究争论的实质,还在于目前国内非虚构作品的文学性与真实性的边界不清晰。以翻译非虚构作品而见长的李雪顺教授说,虽然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Louise Glück也曾以其诗歌随笔集 Proofs and Theories: Essays on Poetry (1994) 获得过PEN/Martha Albrand非虚构写作奖,但这并不意味着非虚构作品没有自己的写作边界。他在发言中专门提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诺曼·麦克林恩于七十多岁时写就的自传性小说《大河恋》,这部作品只有在弟弟被杀的地点这个细节上没有完全实打实去写——杀害过程真实,唯有地点做了转移,因此作者很自觉而又负责任地将作品定位为虚构作品,而普利策奖得主、普林斯顿大学专事创意非虚构写作教学的约翰·麦克菲教授在其《写作这门手艺》中专门提到并充分肯定了上述做法。因此,在李雪顺教授看来,假如99.99%的写作都是真实的,只有0.01%做了改变,它也不能被叫做非虚构。

  

作为非虚构作品读者的李雪顺教授还对中国的非虚构写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创作者首先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即非虚构作品要能充分反映中国当下的发展与活力。其次不可急于求成,读者和评论界要对非虚构写作这种相对全新的写作范式抱有包容心,允许作家们拿出足够时间去尝试和学会非虚构写作。同时也要避免重走旧路,切实用非虚构作品去记录和反映事实、真相和现实。